三个臭皮匠——古语谚语中的智慧
臭皮匠的智慧
臭皮匠,原本指制作皮革的工匠,后来也就称制鞋匠。但在中国古代,爱好文学的人们用“臭皮匠”来形容缺乏文化教养却善于拼凑东西的人,并且赋予他们某种智慧。三个臭皮匠的典故,是源自清代白仁甫编纂的《四库全书》中的故事,相传是宋朝忠信皇帝的一位大太监逐客令所讲述。臭皮匠的谐音
臭皮匠也成为了一个谐音典故。因为“臭皮”,和一个现代汉语中“丑脸”谐音,所以这三个臭皮匠常常被人们用来歇后语。三个臭皮匠歇后语的智慧
1. 三个臭皮匠,顶个大帽子。这个歇后语反映了利欲熏心而不负责任的人,不光在言论中挖空心思,制造出不可控制的颜色,还用高尚的头衔来掩盖自己的无德无能,让人极其不齿。2. 三个臭皮匠,赛过诸葛亮。这个歇后语显然在肯定三个人的聪明才智,二谴是对比语法,暗示这三个混子甚至胜过了历史上的智者诸葛亮,以明显的夸张和反讽方式表达评价。
3. 三个臭皮匠,胜过诸葛亮。与上一歇后语非常相似,但这句话的意思却完全不同。这句话经常用来表达在团队合作中,其价值远超单个的好手,因为三个臭皮匠能互相协作,利用彼此所长并比照,最终达成共同目标,让合作群众的力量凸显出来。
版权声明:《三个臭皮匠歇后语(三个臭皮匠——古语谚语中的智慧)》文章主要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@qq.com举报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。本文文章链接:http://www.bxwic.com/shcss/2238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