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来管舆情监测?
部门背景
随着互联网的兴起,舆情监测成为政府、企业等各种组织的重要部分,其旨在了解公众对于某一事件或者话题的态度、看法、意见等,进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。由此可见,舆情监测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不言而喻,那么,这样的工作到底应该由哪个部门来负责呢?
候选部门
从现实角度出发,国内舆情监测工作的管理主体有以下几种:
-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:这是政府舆情监测的主要部门,其通过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(CNNIC)和其他专业机构进行实时监控,进行全国舆情分析、提示防范意见等。
- 公安部:在疫情、地震等突发事件中,公安部门也会主动介入,对网络传言和舆论引导进行监测和管理。
- 国家安全部:在一些重大事件中,还会由国家安全部负责舆情监测工作。
- 民政部:负责社会组织管理的民政部门,在一些公益问题上也会进行舆情监测和分析。
- 市场监管部门:市场监管部门不仅仅负责商品质量监测,还可接受公众对于商家虚假广告、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投诉,也与舆情监测有一定的关联。
合理性分析
尽管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监测机制,但也难免会有重复或者缺失的情况。因此,有必要对于不同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分工,使得监测工作能够更加规范、高效、权威。
具体来说,有以下建议:
- 政府舆情监测属于中央层面的事项,应该由新闻办公室牵头,一手负责。其监测得出的数据应该向公众公开,同时向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及时报告,来制订应对方案。
- 在突发事件的处置中,各部门要实现有序协作,避免监测取证方面的重复或遗漏。
- 鼓励市场监管部门在公众利益方面积极开展舆情监测工作,不仅仅限于对商家虚假广告的投诉原件进行处理。
- 民政部门主要办理与公益事业有关的事件,比如某捐款项目是否真实、用途是否透明等,因此应该加强与新闻办公室的联系,根据情况共同制订应对方案,防止舆情发酵。
舆情监测应该由多个部门通力合作而不是从单一部门出发。每个部门的管理职责应该有所区分,根据实际情况来规范舆情监测和管理工作,提高效率和效果,同时充分借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,不断完善和推进整个舆情监测机制的建设。